標頭文字

古蹟、單車、親子,我的記錄簿。 (蝴蝶+1)

2012年12月7日

故宮邊(擇善小環線)


【遊記】

趁著今天有半天空檔,想去陽明山看芒,出門發現相機忘了充電,真是豬頭,計劃總趕不上變化。那就小走一段,來去以前亂亂騎所發現的二條路徑,把它串聯成小環線。

走雙溪河濱右岸自行車道,前方為士林橋,此橋原名永安橋。

再前行約100m,此處附近原有一座橋,名和尚橋,1975台北市實施防洪計劃,於1978建堤防而拆除。昔稱士林為芝蘭,這兩座橋為芝蘭八景之一,稱為「蘭港雙橋」。
ps. 除清劉銘傳修台北淡水道、台北基隆道的橋樑外,清同治10年(1871)纂輯淡水廳志包含現今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區域,登錄在案的路橋僅17座。現今,淡水廳志所述的這17座橋早已改建、改名,或水道加蓋、填土變更,或新建道路使舊路廢除,能看到一絲遺跡的,共7座,還能私自慶幸;無可查的,共10座,只有遺憾。
1. 新北金山金安橋,嘉慶17年(1812)建,改名金聲橋,有碑為記。
2. 新北金山磺溪橋,有碑為記。起造年代不明、有疑。
3. 新北淡水公司田橋,嘉慶17年(1812)建,有碑為記,列為新北市市定古蹟。
4. 新北樹林榕樹橋,道光4年(1824)建,改名良士橋。
5. 新北樹林太平橋,道光2年(1822)建,有碑為記。
6. 台北士林永安橋,乾隆52年(1787)建,改名士林橋。
7. 台北內湖錫口街橋,道光8年(1828)建,改名長壽橋。
ps. 新北三芝三板橋為清同治10年(1871)建,未記錄在淡水廳志,已列為新北市市定古蹟。同樣是古蹟,甚至年代更久遠,隨著歲月的消失,能供後人追尋的,已寥寥無幾。

雙北河濱自行車道在政府相關單位的管理之下,整理的很好,假日有些路段因為人多,特別是關渡、淡水、八里渡船頭,顯得「車潮」有點擠,可能是因為雙溪段車道短,終點也沒啥吃喝,相對顯得人少。對我而言,這是優質自行車道。




走復興橋下,入眼就是一片河岸青青草。一些車友走雙溪河濱自行車道,在復興橋會左轉走仰德大道上陽明山,或靠右接至善路上風櫃嘴。我是右岸直直走。這一小片河岸青青草,順著人行步跡,偶而偏離模糊的步道,左彎右拐輕度off-road玩一下,單車能騎在這綠色草地,實在是奢侈的享受。可也不能玩太大,畢竟凡騎過必留下痕跡,可別成了破壞草坪的罪人。


前方就是至善路三段的巷仔內高級透天別墅區,我只是順著路龜速直直走,看看各家大門風範,管他一路的攝影機。

接至善路,逆向續騎人行道。人行道不寬,一人獨騎有餘。行人?當然要禮讓,只是這趟完全沒遇到,看來今天會有好運氣。沒一會兒,進入左邊至德園。

至德園是台北市有名的賞蓮景點,迎賓廊、有鳳來儀、蓮花池。




咦?好大的蜘蛛網(大白天不好拍),看來已有一段時日無人造訪了。

現在是11月,賞蓮期已過,居然…,居然還有蓮花耶!果然有運道。


有著假山、曲橋、流水,亭榭古典景緻,恍如誤入清代小型庭園。靈瓏小巧,自有一番滋味。



繞行一周,出至德園續接至善路,一樣逆向續騎人行道。

經故宮,先別急著過馬路,沿著故宮旁至善園邊走,右側是不知名小溪,走在人行道上。這條人行道在假日,要嘛沒人,要嘛就旅遊團一堆人,不過,依個人幾次的經驗,也只遇過一次旅遊團而已。




續行到底接不知名巷弄,過臨福橋,臨福橋字跡已模糊不清,建於民國6x年。6x年?不深究了。橋旁有小水潭,這一定是夏日消暑的好地方。


沿著瀝青小路前進,不遠左側即可見古厝擇善居。擇善居外觀已有整修,頗具新古意,庭前置放一小石磨。擇善居未在台北市古蹟名單之內。只要古蹟與私產有關,就會顯得文化保護的無力。




另有一生命力展現的中空樹。

過擇善居,左側有一小徑,陡上走可接狗殷勤古道,扛上去?才不,應該沒有車友會想從這裡逆上狗殷勤古道吧?續沿衛理高中圍牆行進,出不知名巷弄接至善路,路口標示為至善路二段341巷。

自臨福橋前至至善路二段341巷巷口,是1898台灣堡圖就已存在的小徑。
ps. 這條路是在之前亂亂騎所發現的路,只是方向正好相反而已。先發現古厝,再求證出古道,當時就只能以「欣喜若狂」四個字形容,當然最後是以「百感交集」收尾。

出巷口,這裡不好穿越馬路,續騎逆向人行道,看看兩邊沒車,由至善國中大門前斑馬線穿越至順向人行道。下一站在劍南路。



右轉劍南路,沿路的樹蔭,清涼的秋風,慢慢騎,四處看。幾個車友陸陸續續迎向而來,也有幾個車友自後方到前方,然後消失在下個彎,我呢?當然是給海放啦,習慣就好。兩邊都是樹,沒有好視野,林蔭真的多。回頭一處視野不錯,有點山林小居的感覺;續前行一處視野也不錯,可以看到整個故宮。




每次經過至善路,都可以看到對面山腰有一座廟,走劍南路才知是鄭成功廟,卻從來沒去過。網路有些鄭成功廟的傳聞,好像應歸類為鄭祠才是,不管,這次就前去參訪一下。可能是已有先入為主的觀念,路口一對石獅,看了幾眼,沒留記錄。陡上約30m就到門庭,入眼左側好視野,可遠眺淡水河。

右側上階梯到院門,兩側各置一座仿古鐵砲,疑似仿前膛紅夷砲,沒有看到解說牌。



進入門庭可見一座雄偉主殿,造型很有新意,完全不似傳統廟宇或家祠,倒有一點點感覺像…。因為之前已在網路搜尋過資料,所以就不入殿見識了。

殿前有一樂團正在練習演奏,也有一群親友在聚餐聊天,好不熱鬧。

出門庭,這裡的視野真的很好。

折回續行劍南路,沒多久可見右側岔路,路標指示往東吳大學1250m。

右轉進去,迎面就是陡下、髮夾彎、再陡下、…,憑直覺走較大的路,沿著電桿、燈桿,中間有一段是碎石路,出口就是自強隧道。
ps. 這條路也是之前在劍南路亂亂騎所騎出亂亂的路。逆騎?我是一定不會想的。








出口處前方約3m,扛車右下階梯,左轉走橋下,進入東吳大學校區,單車可直接進入。

前行不久左側小山坡是國學大師錢穆故居,此行騎車就不入內了。出東吳大學,左轉往士林鬧區方向,靠右進至善公園。健康慢跑道紅土不能騎車,到另一邊也是紅土,那就牽過去。




看!真是不良示範,下次牽車都不行才是。

對面的雙溪公園有著樓閣、曲橋、園林勝景,顯得這至善公園有點不起眼,但卻也多了尋常民眾在此健身、散步、聊天。內有吳敬恆銅像,原位於敦化北路和南京東路交叉口圓環,後因道路規劃,移至現址。處在這個年代,還有多少人會知道錢穆或吳敬恆?



進入自行車道,續接雙溪河濱左岸自行車道,返航。


至德?至善?太難了,根本是不可能的。至德園旁是至善園,至善園旁是擇善居,是刻意?是巧合?頗有意味。依咱看,擇善固執或冥頑不靈,也就不錯了。


Remark:
1. 2012/11/3單車旅記。
2. 2012/11/5發佈於 Mobile01
3. 2012/12/7校正,發佈於Google Blogger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