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頭文字

古蹟、單車、親子,我的記錄簿。 (蝴蝶+1)

2016年1月1日

大溪水道


取龍眼坑湧水(泉)為水源,大正151926)年53著手,工事於昭和21927)年310日完竣、810日通水,總工費金42,952元。第一次擴張工事於昭和3731日起工,同年1129完成,總工費金8,200元。合併給水預定6,000人所要量、一人一日給水量125公升(合計750CMD)。

以上資料綜合昭和7年度~昭和16年度「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統計年報」,並改寫為文字敘述。
Ps. 貼圖截取自1941年版「臺灣水道誌圖譜」。

大溪淨水場,水源重地,立牌禁入。知其文史脈絡即可,見門風!

借助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國土測繪資訊整合流通倉儲服務網站 農航所正射影像,開天眼!

貼一張長紋黛眼蝶(玉帶蔭蝶)雌,這是大溪淨水場前巷道拍的。


【文史補充#2016/3/2】

取龍眼坑湧水為水源,大正15(1926)年5月2日著手,工事於昭和2(1927)年3月10日完竣、8月10日通水,給水預定6,000人所要量、一人一日最大給水量125公升(750CMD)。總工費金42,952元。

工事包含:
(1) 混凝土造堰堤,長21m、高平均2.12m。
(2) 砌卵石敷鐵筋混凝土造取水槽1座,長3.03m、幅1.18m、深1.18m,位於堰堤中央。
(3) 沉澱池(內部上方19.69*15.15m、內部下方16.67*12.12m、深3.03m)1座,底部為砌卵石,側壁為砌卵石敷15cm鐵筋混凝土。
(4) 過濾池(內部上方14.24*9.7m、內部下方12.79*8.24m、深2.12m)3座,其中1座為備用,構造同沉澱池。
(5) 過濾井(內部3.64*3.64m、深2.73m)1座,鐵筋混凝土造,上部設建屋。
(6) 淨水池(內部13.42*10.55m、深3.03m)1座,底部和側壁構造同沉澱池,池頂鐵筋混凝土造。池內設計導流壁,池頂設10換氣孔。
(7) 相應配水幹線。

水質再檢查有疑慮,第一次擴張工事於昭和3年7月27日起工,工事包含水源保護工事、替換砂濾材,以取得較好的水質。工事同時,同年8月18日先臨時供水。同年11月29日擴張工事完成,總工費金8,200元,昭和4年2月26日正式供水。


Remark:
1. 2016/1/1貼於Google Blogger。
2. 2016/3/2新增文史補充,摘錄自1941年版台灣水道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