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頭文字

古蹟、單車、親子,我的記錄簿。 (蝴蝶+1)

2012年12月26日

參訪鄞山寺


就個人「坎棧」而言,參訪一座寺廟,通常至少二小時,若是古厝,一般大概只要半小時或一小時就已足夠,這主要必須依佔地面積而定,不能以偏概全。當然,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個人特質在影響,不喜人多、不喜打擾人(也不喜被人打擾),這個死性真難改。所以,一些聞名的古蹟建物,特別是香火鼎盛的寺廟,就只有走馬看花,而不會去細賞品味。

這一天,我選擇了離家不太遠、香火不甚旺的國家二級古蹟「鄞山寺」。這是我第一次參訪,以前只是經過,知道這地方好像人不多,還從未進入過。

看古建築,確實需要導覽員解說,至少也要有導覽摺頁,才能以最快的方式獲得最高C/P的古蹟之旅,或者,可以和我一樣,發現對古建築有興趣,找到一本入門書,自是精神大飽滿。在此,我推薦一本曾獲選為圖書金鼎獎工具書,李乾朗老師所著「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」。
ps. 我是機械系畢業的,對建築,只能說是略知一二,從未上過任何的古蹟或古建築課程,自然是不太成才的了。

出發前,按例,搜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資料,這是我很喜歡造訪的網站,簡潔扼要,查尋快速且容易,先對走訪目的地有一些初步了解。

鄧公路?明顯又可能是一個台語路。請用台語念「定光」就知道了。鄞山寺創建於清道光二年(1822),供奉定光古佛,這是客家人才有的信仰,事實上,台灣目前也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,一是淡水的鄞山寺,另一座位於彰化市年代更早的定光佛廟。鄞山寺現為二級古蹟;定光佛廟現為三級古蹟,皆為閩西汀州形式之廟宇。
ps. 回家寫遊記,意外發現「鄞山寺調查研究」、「淡水鄞山寺修護工程報告書」,自是拜讀再三,外加疑問一堆,還有一些沒細賞到,真正顯得自己的功力有粗淺。沒關係,表示有很大的進步空間,也表示我和鄞山寺還有很大的緣份未了,必是後會定有期。以下鄞山寺的描述,都是個人三腳阿喵真功夫,有圖有真相,可不是抄的喔。
ps. 按淡水廳志載為道光2年,現嵌於寺內左廊的同治十二年石碑載為道光3年;龍柱、封柱、...etc,最早均為道光三年;而「鄞山寺調查研究」第一章倒數第2頁,結論為正殿、前殿與兩廊均在道光三年即興工,至道光四年才完成。顯然認為淡水廳志有疑。
ps. 按淡水廳志載羅可斌施田;鄞山寺左廊碑文載羅可斌恳獻埔地;而「淡水鄞山寺修護工程報告書」第15頁,鄞山寺為羅氏兄弟(羅可斌、羅可榮)後代以其名義捐地。
ps. 所有疑點,包含上述二點,俱已通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,略過不表。事實上,我喜歡和文化部單位溝通,因為之前經驗有效且快速,這也讓我更加認真面對及考究。其他單位就免了吧!又若產權涉及私產,或還有住家使用,更是保持距離,免得熱…貼…。哈哈!


【遊記】


接近鄧公路岔路,好一座幽靜的寺廟,沒啥人,正是我喜歡的。進大門,咦?門開方位居然在右(由水池面對寺廟為左側)?有違常規。我對風水之學沒多少興趣,沒必要深究。
ps. 回到家考了一下,沒結論,就當大門要開在鄧公(定光)路。
ps. 本篇所有方向皆以寺廟正殿為正位。

不急,先沿外圍走,正殿右山牆,獅頭咬磬懸吊珮。


正殿一條龍燕尾脊,背面脊肚泥塑剪黏花鳥。




規帶排頭泥塑仙翁,三角堵也有泥塑剪黏。



二護龍後方皆有一口井。


正殿左山牆,獅頭咬磬,和右山牆不同,沒有吊珮。

護龍卵石砌基腳、斗砌磚牆、直櫺窗,也有透空磚。
ps. 這應該是透空磚仿古石雕,沒細看。

沿坡而建,前低後高。

繞一圈,粗看外觀格局,前有池、後有丘,面寬七開間,兩殿兩護龍,對稱中軸,主從分明,外圓內方。

走外埕,面前殿。三川脊,中脊高,天際外展,雙龍搶珠;三穿殿,開中門,藍柵紅檻見御路,縱景深深邃;二龍蟠柱,古樸現。

三穿殿屋頂採筒瓦;瓦當圖案有福、壽、花;滴水瓦片形制簡樸,已有短缺。

拉長鏡,泥塑剪黏拍不完。










燦景彩繪、吊筒豎材倒爬獅。



對看堵,左壁上方除蛟,下方雙獅旗球(祈求);右壁上方馴虎,下方麒麟戟磬(吉慶)。


左步口通樑上方雄獅戲球,右步口通樑上方雌獅與子。


中門石球(抱鼓石)、側門門箱(門枕石),皆有深浮雕(剔地起突)、淺浮雕(壓地隱起)。


中門兩側透雕螭虎團爐窗。

過高檻,入前殿,先合掌默拜正殿。見過水廊,平面佈局更正為兩殿兩廊兩護龍,形成「七包三」格局。
ps. 從外面是看不出這種內部格局的,至少我是看不出來。

前殿牌匾同治五年(1866)「坐鎮海門」,回望牌匾民國84年「古剎重光」。
ps. 從進大門到真正踏入前殿門檻,按相片記錄,共計33分鐘,時間過的真是快。畢竟個人才疏學淺,自此以下描述,開始參考「鄞山寺調查研究」和「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」,反正,這也不是不光彩的事,無所謂啦!


三穿殿棟架採抬樑式,二通三瓜,木雕彩繪,引人佇足。

麒麟座旁有一人物。

ps. 麒麟座解讀:吐長舌、三隻腳、臉頰有鰭,八仙人物劉海座騎金蟾,劉海戲金蟾。

大通樑下方托木鰲魚(龍首魚身鰭腳),典雅生動。




後步口通樑獅座、員光透雕,細看亦有不同。


正殿正面脊肚泥塑剪黏雙龍搶珠。


進天井,御路平實無華,正殿雙龍石柱樸拙有致。



個人以為,左龍柱很是可愛,如果票選全台最美麗的龍柱,我不知道;如果票選全台最可愛的龍柱,我投鄞山寺正殿左龍柱一票。

初看沒注意,搭配人物立見。我看過不少廟宇龍柱,多是顯得外形蒼勁有力,很少有渾圓的感覺,第一次有這種「可愛」的感覺。對不對?再拍一張。


走左廊,壁嵌石碑。
ps. 右廊也有壁嵌石碑,為近年整修碑記,略過不表。


過水廊也有中脊,泥塑剪黏亦應俱全。




走正殿,合掌膜拜定光佛。雖然我不是信徒,是來看古蹟的,但是,多年的香火煙薰,金黑交雜裊裊的氛圍,幽靜典雅、莊嚴肅穆,敬仰之情油然而生。

退回步口廊,牌匾光緒20年(1895)「分被東寧」、道光4年(1824)「香拾靈台」。


正殿左步口通樑,感覺雕工應較前殿更細緻、造型更精美,可惜我不是專家,無法與前殿上彩雕工比較優劣。





正殿右步口通樑。
ps. 最上方木雕已有明顯損害,遺憾!事實上,泥塑剪黏保存確實不易,受損為必然。放在簷下那麼高的木雕也受損,真是…,只能吐大氣。




透雕托木也有看頭。

正殿牌匾道光4年(1824)「是登彼岸」、道光4年(1824)「大德普濟」、民國55年「度彼一切」。


正殿棟架採抬樑式,三通五瓜大七架。

最令我注目的是四個透雕托木,形態各異,栩栩如生。不是鰲魚!不是獅!是龍嗎?龍身太短,沒把握。是麒麟?又有點不太像。




神龕窗櫺精雕細琢。
ps. 其實我對木雕彩繪是外行,泥塑剪黏也是外行,整座鄞山寺的木雕,我最喜歡正殿那四個透雕托木,特別是左前金柱那一座;我最喜歡的彩繪是在三穿殿那四個鰲魚托木,但沒法分辨排序;泥塑剪黏當然就是三川脊上的雙龍了。石柱?那當然是非正殿左龍柱莫屬了。





隨手拍。




回拍三穿殿,再拍雙龍。



半月池臨行隨手拍。




這是我的小兒子一紮(外號),今年小學一年級,實在不安靜,把寺廟當遊樂場,還躦進供桌底下,給我找麻煩,害我必須分心注意。還好,香客真的不多,約二小時的參訪,只遇到3名香客、2名學生;不然,也只好悻悻然離開了。哈哈!真是活潑搞怪。




Ref.
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
鄞山寺調查研究
淡水鄞山寺修護工程報告書


Remark:
1. 2012/12/16旅記。
2. 2012/12/26發佈於Google Blogger。
3. 2013/6/12更正三穿殿麒麟座解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