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頭文字

古蹟、單車、親子,我的記錄簿。 (蝴蝶+1)

2016年2月7日

瑞芳水道


朋友認為如果我專寫水道篇,或許可以有不錯的成績。若果是如此,網路資訊的公開透明,也就是件一連串的翻譯工作而已,下班後拼一點,不論大小水道,每晚一篇不是什麼大問題,了不起就多個兩天,再拖個稿、混一下,是可以了結的,只是,沒味!

瑞芳水道於昭和6年(193111月起工,取伏流水為水源,自然重力流下,給水預定3,000人所要量、計劃一人一日平均給水量125公升(合計計劃給水量375 CMD),昭和72月工事完竣並給水,工事費金12,000-,給水區域包含瑞芳庄龍潭堵及柑子瀨。以上資訊取自昭和8年度「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統計年報」,並改寫為文字敘述。
Ps. 看到了嗎?水道文史還寫不到20篇,就已經可以發展成公式化了!

由昭和16年(1941)度「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統計年報」,第一次擴張工事於昭和15年起工,次年竣工給水,工事費金60,000-,給水預定5,000人所要量、計劃一人一日平均給水量111公升(合計計劃給水量555 CMD)。
Ps. 擴張工事起工、竣工月日及工事內容皆不明。

由總督府年報可以獲得一些瑞芳水道主要資訊,但若直接列入走讀計劃,也是瞎子不問路~亂闖。首先,瑞芳庄龍潭堵及柑子瀨的位置要先瞭解,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中研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是絕佳的工具。



幾年前,台灣方志 國家教育研究院 羅列甚多地方方志,於網路方便大眾使用;約在3年前,此網站只剩菜單(目次),飯菜湯佐料全無,索然無味。尚幸一些地方公所是便民的,瑞芳區公所 瑞芳區公訊公開 是其一,值得喝采。

按「瑞芳鎮誌」經濟篇p.65-,(自來水系統)瑞芳系統創於昭和7年(1932),原取用苧子潭地下水為水源,後因水源枯竭,昭和14年(1939)才另覓蛇子形溪築造貯水庫、取水塔,原水送至淨水廠經慢濾,消毒後藉重力自然流下供應用水。
Ps. 瑞芳鎮誌所載瑞芳水道更改水源與總督府年報(第一次擴張工事)所載時間不同。

自來水公司淨水場的資訊 自來水公淨水場風情 也有必要瞭解。按解說,瑞芳系統創設於民國21年,於民國28年12月改到現址且以蛇形溪為水源。
Ps. 員山淨水場資訊所載瑞芳水道更改水源與總督府年報(第一次擴張工事)所載時間不同。

網路資源以外,實體書更是傳統重要資源,若要找臺灣老資料,先上網路查資料 臺灣書目整合詢系統 是個好選擇。總督府舊籍是不外借的,坐著抄錄是好方法,看多記多也忘多,咱的忘性還真不是普通的好。

開啟記憶的延展,閉鎖失憶的行動,傳送心力的指勁,召喚~!第三隻眼,開~!(笑)。
Ps. 在國立臺灣圖書館翻拍1941年版臺灣水道誌。

1941年版「臺灣水道誌」,水源取瑞芳庄柑子瀨苧子潭林山腹湧出地下水,給水預定3,000人所要量、計劃一人一日最大消費量125公升(合計一日最大給水量375 CMD),昭和61116日認可,同月28日起工,工事包含湧水口集水井(上下鐵筋混凝土造和側壁磚造0.76m高)、配水池(內7.58x7.58m鐵筋混凝土造和容積202立方米)及其給水管線,次年228完竣,工事費金12,000-,給水區域包含瑞芳庄龍潭堵及柑子瀨。
Ps. 1941年版水道誌,沒有記錄瑞芳水道1940~1941的擴張工事。

按「臺灣自來水誌」,瑞芳系統在柑平里取草子潭地下湧泉為水源,佈設送配水系統,藉重力供應柑平、龍潭等地,於民國2011月開工,翌年2月完成,耗資12,000圓;民國28年,因水源日趨枯竭,乃於12月在蛇子形溪谷設土石壩築成蓄水庫,改取溪水為水源,慢濾廠處理後自然流下供用。
Ps. 臺灣自來水誌所載瑞芳水道更改水源與總督府年報(第一次擴張工事)所載時間不同。
Ps. 貼圖翻拍自1977年版臺灣自來水誌。

以上搜羅包含總督府年報、瑞芳鎮誌、自來水公司員山淨水場風情、臺灣水道誌、臺灣自來水誌,日治期水道當以總督府年報為基準,取同疑異,整理如下(紅字表示增補資訊):

瑞芳水道於昭和6年(193111月起工,取苧子潭伏流水為水源,自然重力流下,給水預定3,000人所要量、計劃一人一日平均給水量125公升(合計計劃給水量375 CMD),昭和72月工事完竣並給水,工事費金12,000-,給水區域包含瑞芳庄龍潭堵及柑子瀨。

第一次擴張工事於昭和15年(1940)起工,改以蛇子形溪為水源,築堰取水,慢濾淨水,自然重力流下,次年竣工給水,工事費金60,000-,給水預定5,000人所要量、計劃一人一日平均給水量111公升(合計計劃給水量555 CMD)。

關於第一次擴張工事的時間是需要說明的,按瑞芳鎮誌和自來水誌所述,「193912月改取蛇子形溪為水源」,不論1939是起工或竣工,皆與總督府年報所述(1940起工、1941竣工)不同。

前置作業已盡所能,走讀當以訪談為參考方法,散步遊旅是附加高價值,出發。


【遊記】

抵達員山橋。橋體東側抽水站和堰堤即民國47年新設(之後有再增設),抽取基隆河至員山淨水廠補充原水。
Ps. 台灣光復後,瑞芳系統於民國41年申請擴建,以民國55年為目標,分三期計劃,供水713,000人所要量,於民國418月開工,全部於民國5111月完工。另於擴建期間,蛇子形溪水量逐年減少,以致增補計劃抽取基隆河,此於民國4712月完工。

吊橋遺跡引人遐思,三個橋柱少見。

橋北入壇會道友,談古說今問水源,告知橋南尋卓老,長輩聚集話家常,賢拜指路引南方,逢岔路左可通達。
Ps. 員山橋旁福德宮,聊一下、問一下,可有收穫。再不然,取蛇子形古道(請Google蛇子形古道2),亦可進入,因為不方便公開水源地路線。

淨水廠是水源重地,一般是不開放的,神力召喚開天眼!國土測繪資訊中心 國土測繪 是公認的好朋友,一定要推薦使用的~!



變身!切換成山友身份,進入不公開明徑。前行不遠就發現排氣閥,工程人懂的,是看到定心丸了。

雙軌路徑清晰,管線偶爾露臉,路面泥濘飛越,鞋邊褲管土疤誰會理。

狗吠不停,和農家招呼一下,狗兒自然乖,又再聊起水道史,順便問一下苧子潭水源,仍是無所得。聊起水道,每個人都當咱是老師,事實上,當然不是(偷笑)~!

轉走右岸。

親山有意,近水傳情,清風訴曲,史蹟留存,跨越長空~!

進入內瑞芳,瑞芳公學校舊址是今日走讀的第二目標。等等,發現異常!日治鐵道橋體(柱)有鳥踏?歡喜首見!

瑞芳公學校舊址經轉手及改建,現今幾戶是住家、幾戶是空宅,滄桑中仍顯得人氣聚積。

按百年地圖,瑞芳公學校有先後二位址,第一處即在此地,第二處在現今瑞芳高工(或緊臨)。比較令人奇怪的是,瑞芳鎮誌記載民國37年瑞芳國小搬遷至中山路現址,對第二處位址並沒有任何記錄。



說句實話,地圖是會有誤差,但由鐵道之南錯到鐵道之北的機會不大;再看看瑞芳一坑、瑞芳二坑、東和炭礦,以及警察官吏派出所相對位置之準確性,幾可斷定第二位址的正確性。

苧子潭水源地是今日走讀的第三目標。經過和當地住家的詢問,不免小失望。

苧子潭古道聞名已久,今天不是騎單車,既來之,則走之。前段路況有整理,之後倒木、陡坡、枝葉橫亙不少,尚幸路途不是很遠。

大絹斑蝶(青斑蝶)、曲紋黛眼蝶(雌褐蔭蝶)翩翩駕臨,歲末迎賓賀新年。



回返瑞芳市街,順道拜訪同好,最後一絲僥倖亦告破滅。此次苧子潭水源地雖然無緣造訪,留下可供調查的線索是必要的,記錄待有緣。







時間尚多,加碼!下一目標:八斗子水道 後文:八斗子水道。再出發~!




Remark
1. 2016/2/7旅記。
2. 2016/2/8貼於Google Blogger